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2025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联合宣布了一项针对加沙的“和平计划”,并给出了72小时的最后通牒。这份计划被称为“结束冲突的最后机会”,但对已经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加沙来说,听起来更像是一份“投降协议”,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计划发布后,全球舆论震动。哈马斯会接受这份提议吗?他们是选择相信所谓的和平承诺,还是继续抵抗到底?
所谓的“72小时和平计划”从一开始就充满苛刻的条件:哈马斯必须在三天内释放所有人质,不论生死。这不仅仅是一个谈判提案,而是一个单方面的命令。人质是哈马斯最重要的筹码,只有保留着这些人质,他们才有资格参与任何形式的谈判。一旦这些人质被释放,不仅意味着失去谈判的筹码,还可能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下。
美以方面提供的“好处”听上去也很吸引:以色列将不再占领加沙,国际援助将全面进入,加沙的重建工作将立即启动。然而,现实并不像这份计划所承诺的那样美好。自2025年以来,内塔尼亚胡多次公开强调,以色列对加沙的安全控制是保护以色列安全的基本条件。而在国际援助方面,许多物资在边境被拦截或拖延,有些甚至因为高温而腐烂,根本无法进入战区。
展开剩余83%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份计划是由特朗普亲自主导的“和平委员会”提出的,完全没有联合国的参与,也没有任何阿拉伯国家的支持,甚至连欧盟都被排除在外。这并非一次国际共识下的和平努力,而是美以两国在幕后自导自演的政治操作。特朗普曾多次将加沙比作“海滨房地产”,公开讨论其“投资潜力”,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真心想解决冲突,还是另有所图——比如再次通过“重建经济”谋取利益。
和平本应是各方妥协、互信建立、并通过机制保障的过程,而非单方面的命令和条件。这份协议本质上就像是“缴械投降”的现代版本。面对这种局面,所谓的和平外壳下,藏着的可能是更深层次的控制和压迫。
这并非哈马斯第一次面对类似的“和平诱饵”。2025年3月,拜登政府主导的停火协议曾让哈马斯尝试遵守协议条款,释放了第一批人质,期望能够进入停火与重建的下一阶段。然而,刚进入下一步,以色列却突然拒绝推进协议,反而提出需要重新修订协议条款,打破了原先达成的共识。随即,以色列于3月18日发动了对加沙的突袭,造成数百名平民伤亡。这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有计划的违约行为。
特朗普上任后,类似的“极限施压战略”更加严重。他反复推翻前任政府的协议,完全不顾外交规则,专注于获得自己的利益。他通过设定倒计时,给对方施加时间压力,迫使其做出决策,但从不承诺履行后续的协议条款。这种做法在商业领域或许可以理解为“交易艺术”,但在战争和国际冲突中,它就是典型的“信任杀手”。
回头看这次的72小时计划,实际上是3月计划的放大版。唯一的区别是,这次的“陷阱”包装得更精致,话术更具吸引力,但核心逻辑依旧没有改变:先让对方交出底牌,再决定是否给对方留条退路。问题是,谁还敢相信这种协议?
即便是一些中立国家的观察员也指出,这份计划缺乏实质性的执行机制,而且完全没有第三方监督,执行与否完全依赖于美以的“自觉性”。在国际政治中,信誉比武器还重要。一个再强大的国家,如果反复毁约、朝令夕改、缺乏底线,那它的任何承诺都会失去意义。如今的美以组合正是处于这样的“信用崩塌”状态。
哈马斯现在面临的问题,远不是“是否接受”这么简单。这是一次关乎组织生存、地区格局和政治未来的重大抉择。如果接受这份和平计划,他们将不得不在短时间内释放所有人质,操作起来几乎不可能。而且,一旦释放人质后,如果以色列继续发动攻击,哈马斯将彻底失去谈判筹码,组织也可能会被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哈马斯不仅会失去在巴勒斯坦内部的政治地位,还会在国际社会中失去话语权。
然而,如果拒绝接受,后果同样严重。特朗普多次强调“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将更加激烈,加沙的平民将再次成为主要受害者。加沙的医疗系统几近崩溃,水电供应短缺,粮食匮乏,而下一轮打击将把这些问题推向极限。
哈马斯可能会选择与加沙共存亡,不是因为他们想继续战争,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任何退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存在就是对抗压迫的象征,接受这份和平协议相当于宣布失败。如果和平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和尊严,那么这个“和平”只不过是空话。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即推动多边机制介入,要求协议内容由联合国或阿拉伯国家进行监督,并同步执行。但这种声音几乎没有空间。特朗普的立场非常明确:“要么全盘接受,要么承受后果。”这种“要挟式外交”几乎封死了任何协商的机会。
这场72小时的倒计时,不应被称为“计划”,而应被视为一次威胁。它并不是和平的开始,而是一场心理战。它试图通过时间压力制造急迫感,迫使哈马斯妥协。但和平从来不是靠倒计时达成的,而是需要信任、对等、监督和保障。
加沙的悲剧并不是某个组织的问题,而是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冲突。几十年来,这片土地上的政治身份被剥夺,经济被封锁,生活被战争撕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改革和长期的对话,而不是临时包装的协议。
特朗普的和平计划,不仅在内容上站不住脚,动机上也有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国际信誉都没有,还谈什么和平解决问题?如果外交变成生意,冲突变成谈判筹码,那么所谓的和平不过是一个伪装的胜利。
历史一再证明,真正的和平并非通过一方的妥协换来,而是通过所有人共同让步达成的。而如今,美以组合只想要结果,而不愿承担应有的代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沙问题不仅无法得到解决,甚至可能陷入更深的恶性循环。如果世界依然关心人道主义,那就应该明白:和平不该成为强权交易的工具,不能依靠倒计时迫使弱者做出选择。当和平成为胁迫的手段,它就已经不再是和平,而是伪装的战争。
发布于:天津市下一篇:没有了

